如果“茅台院士”成真,钱学森等人情何以堪? | 袁岚峰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我们不应该单纯因为一个人的工作领域,就否定他的资格。酿酒确实是一个工程技术领域,如果在这个领域有真正重大的科技问题,而且有人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成为院士也合乎道理。真正的问题在于,有吗?
视频链接:
西瓜视频:
https://www.ixigua.com/6936017863715062279
本视频发布于2021年3月5日,播放量已超1200万
精彩呈现:
最近,很多人来问我所谓“茅台院士”的问题:这难道不是对我国科技的讽刺吗?我调研了以后发现,这个问题应该分几个层次来看。
首先,茅台酒厂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并没有当上院士。中国工程院2021年的院士增选工作刚刚开始,10月底才会出结果(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329/2020-12/30/20201230154202976941032_1.html)。因此,所谓“茅台院士”是一个对尚未发生的事情的担忧,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然后,现在王莉是院士候选人吗?其实也不是,现在连候选人都还没出来。中国工程院的日程安排是,4月底才会确定候选人。
那么现在是什么状态呢?现在是院士候选人提名阶段,王莉受到了贵州省科协的提名,下一步才能决定她是否成为候选人。开玩笑地说,这种状态可以称为“候选人的候选人”。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329/2020-12/30/20201230153443052723277_1.html),就会明白,院士候选人提名方式总共有三种:一是几位院士联合提名,二是学术团体提名,三是特别通道提名。特别通道提名只适用于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绝大部分院士来自前两种渠道。
有人也许会问:能不能毛遂自荐?回答是不能,这个《实施办法》特别写明了“不受理个人申请”。我觉得这是正确的,否则你可以想象会有多少人自己跳出来,形成一道奇景。诺贝尔奖也不是自荐的嘛。
王莉走的是学术团体提名这条渠道。那么,哪些学术团体有提名的资格呢?回答是两类。一是各个学科的全国学会,例如中国化学会。二是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科协,例如贵州省科协。
说到这个,我有一个有趣的感性认识。2018年底,我入选了安徽省科协的常务委员。没过多久,安徽省科协就叫我们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我一开始很奇怪,这跟我有啥关系?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我认识不少,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我却认识得很少,干吗要我提名?仔细一看才明白,提名工程院院士是省科协的一项任务。
跟《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http://www.casad.cas.cn/yszx2017/yszx2021/bfgd_2021zx/202012/t20201225_4772384.html)对照一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增选也有学术团体推荐这条渠道,但那里的学术团体只包括各个学科的全国学会,而不包括省科协。所以我可以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但不能推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请大家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学术团体提名流程
下一点要注意的是,各个省科协与各个学会提名的人并不是一定能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中国科协要组织一个提名委员会,对这些学术团体报上来的人进行评审投票。在这里先筛过一轮,然后才报送给中国工程院,成为院士候选人。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王莉只是成为了“候选人的候选人”,贵州省科协提名了她。至于她能不能成为院士候选人,那需要等到中国科协评审决定。
所以对于网络舆论,中国工程院发了个声明说,王莉还不是院士候选人(https://xw.qq.com/cmsid/20210218A088ET00)。这话是完全正确的。现在即使要有人背锅,也轮不到中国工程院。甚至也轮不到中国科协,只能是贵州省科协的锅。
但无论如何,到目前为止各方的做法都是合规合法的。其实就是贵州省科协执行了自己的职责,推荐了一位“候选人的候选人”。只不过推荐的这位太富有地方特色,跟大多数人的预期不符。很有可能,在中国科协这一关就会被刷下来。如果没有,在最终的院士选举中十有八九也通不过。所以,“茅台院士”有极大的可能不会成为现实。
借这个机会,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国工程院,尤其是它跟中国科学院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之处在于,两院院士经常被并称,都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誉称号。
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科学院是一个实体研究机构,拥有12个分院、100多个科研院所、3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7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等等(http://www.cas.cn/zz/yk/201410/t20141016_4225142.shtml)。我所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是中国科学院的一部分,所以我跟中国科学院的这几万人都是同事。
而中国工程院是一个虚体机构,它并没有下属的研究院所。《中国工程院章程》(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6/2018-07/03/20180703085613404277383_1.html)第一条开宗明义:“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跟它对应的,是《中国科学院章程》第三条:“中国科学院是中央人民政府设立的综合性国家科研机构,是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是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体和虚体的区别,一望可知。
另一个重要的不同是,中国科学院在1949年刚建国时就成立了,而中国工程院直到1994年才成立。这是为什么呢?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历程》(http://www.zhishifenzi.com/depth/column/1266.html)。两位作者葛能全和陈丹都是当事者,他们的记述十分丰富。下面,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此文的一些有趣之处。
1992年4月21日,罗沛霖等六位资深科学家向中央报送了《关于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
关于中国工程院的职能,这份建议书提到:
“这个院的中心任务应是为国家、为政府的重大工程技术和技术科学决策以及技术经济问题提供具有权威性的咨询、论证和评议,对特别重大的工程技术和技术科学成果作鉴定。它理所当然地超脱部门和地区的局限性。”
关于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建议书提到:
“我们建议立即责成中国科学院承担筹办的具体工作。以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以及其他学部的部分委员为基础,吸收科学院学部以外的在工程技术方面有高度发明的人员组成筹备委员会。”
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建议书最后说明两点。
一是:“本次科学院学部委员增选中,许多产业部门很有成就的专家,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工程技术工作者,都未能纳入,也说明了建立工程与技术科学院是极端必要的。”
二是:“建立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后,我们就可成为(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联合委员会的正式成员,从而加强国际间科技和经验交流,得到益处。现在我们尚未成为正式成员,决不能被台湾捷足先登。这也是我们必须迅速建院的一个必须考虑的紧迫因素。”
我来总结一下。成立中国工程院,一是为了给杰出的工程技术工作者应得的荣誉,二是为了国际合作。这两个都是很正当的目的,但同时要注意“超脱部门和地区的局限性”。至于谁来筹建呢?是中国科学院,尤其是中国科学院的技术科学部。现在,大家明白两院之间的密切关系了吧?
1994年6月3日,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同时召开。这是一件大喜事,但特别的是,在筹建期间还是有不少人表达了反对和担忧。
例如,工程技术界许多人都担心,中国工程院成为“官员俱乐部”。1993年11月8日,张光斗、张维、王大珩、侯祥麟、师昌绪等五位资深科学家,也就是上一封信的六位署名者中减去罗沛霖,这五人向中央写信,直言了这个担心:
“我们最关心的是:中国工程院不能成为安排干部的一个机构,所有成员必须符合上述标准,否则有损中国工程院的威望,达不到建院的目的,在国际交往中也会造成困难。”
我在此文中看到的最硬核的反对,居然来自——钱学森。他曾经致信中央,明确表示:“不赞成有些学部委员提议在中国科学院之外再设一个中国技术院或中国工程科学院。”
直到1994年6月2日,即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的前一天,钱学森才改变了看法。他给第一任院长朱光亚写了一封祝贺信,其中提到:
“我现在想到一个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分工合作的说法,即:全部学问分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那么中国科学院是基础科学兼技术科学,而中国工程院是工程技术兼技术科学。”
好吧,这个台阶下得不错!其实,这话本身也十分有道理。我们确实应该重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这个“技术科学”,这是钱学森的一个重要思想(《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从知识、人才、政策上给了我们哪些科技创新的启示? | 中国科学院院刊》)。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大家详细介绍。
虽然钱学森不赞成设立中国工程院,但他还是成为了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中国科学院各个学部都要推选人进入中国工程院,数学物理学部推选的是朱光亚和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没有钱学森,——因为他自己就不想干嘛。周光召认为这不合适,在国际上也不好看,于是主动退出,让位给了钱学森。不想当都不行!周光召的高风亮节值得赞扬,钱学森的“被迫营业”也令人不禁莞尔。
从这些故事,大家可以领悟到什么呢?
一方面,中国工程院的成立是很有必要的,六位资深科学家的建议书里提到的两个目标都达到了。
第一个目标,为像袁隆平这样有卓越贡献、但没有进入中国科学院的学者提供了荣誉称号(https://zhuanlan.zhihu.com/p/48496220)。
第二个目标,对外合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在中国工程院在世界上的地位很高,中国工程院的院刊《Engineering》正在成为综合类学术期刊中的顶级杂志(《Engineering》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进军)。我就经常看《Engineering》,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然而另一方面,钱学森等人的担心也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很有预见性。六位科学家的建议信里说“它理所当然地超脱部门和地区的局限性”,其实正反映了这些局限性会成为问题。
前些年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这样的例子。官员的利益、地方的利益、各个产业和各个企业的利益,都想掺和进来。中国工程院会不会成为官员俱乐部、企业俱乐部、资本俱乐部?人民群众对此高度警惕,是完全应该的。
说到底,中国工程院是一个学术机构,评选标准应该是学术。企业家创造了很多财富,官员做了很多组织工作,这本身就很好。但不应该把这跟学术成果等同起来,不应该什么好事都想占,那是贪得无厌。非要硬挤进去,跟钱学森、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师昌绪(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宋文骢(歼-10总设计师)、袁隆平、钟南山、彭士禄(中国核潜艇之父)、何多慧(中国同步辐射科技的开创者)、万元熙(EAST核聚变项目总负责人)、倪光南(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之父)、马伟明(太过先进,无法展示)等为国家、为人类解决了重大问题的科学家并列,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最后,让我们回到茅台总工程师的提名。我们不应该单纯因为一个人的工作领域,就否定他的资格。酿酒确实是一个工程技术领域,如果在这个领域有真正重大的科技问题,而且有人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成为院士也合乎道理。真正的问题在于,有吗?
背景简介: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责任编辑:杨娜